百诚艺术馆

展馆简介 Museum of Art introduction 百诚艺术馆,是中旗集团旗下专注于当代艺术品的艺术机构。十四年实践,百诚艺术馆以“百年传承,诚信为道”为… 详细>>

联系方式

18922109841李小姐

扫一扫 关注机构

拍卖纪录
留言板

您所在位置:百诚艺术馆 > 新闻资讯 > 资讯内容

钟鼎彝器映菊香——读叶泉先生绘画菊花和金石的寓意(下)

 

发布时间:2018-09-19      新闻来源:百诚艺术-微信公众号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

 

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钟鼎彝器到考古发掘之后“铜器”简称青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均有发现,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一、【青铜器与祥纹名片集结】

 


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簋(guǐ):铜器铭文作,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盖、器大小相同,合上成为一器,打开则为相同的两器。簠器在经籍中称为

盨():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ì):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爵: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角: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礼记·礼器》中称:”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

觯(zhì):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斝(jiǎ):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觚的形制为一具圈足的喇叭形容器,觚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扉棱作为装饰。

兕觥(sìgōng):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尊为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器。尊与彝一样,是祭祀的礼器之共名,是指一组祭器,而不是指某种礼器的专名。

尊彝各有其用,但又相互连称,既表示它们是礼器中特别重要的盛酒器,也代表一套相应的礼制。

 


卣(yǒu):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方彝: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盉():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匜():《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盘: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壶: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瓿():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罍(léi):是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形状为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有方形和圆形,大型盛酒器或礼器。

 


饕餮纹(兽面纹)

名称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龙纹

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

 


夔龙纹

在青铜器上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称之为夔或夔龙,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记载有关。“夔,神也,如龙一足。”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

 

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夔龙纹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足,有的没有。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鸟纹

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鸟纹在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

 

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

 


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程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云雷纹在传统装饰中,一般以底纹的形式出现,用于衬托主题形象,产生华美繁缛的效果。

 


窃曲纹

是龙蛇体躯变形的带状图案。构图宽阔萦回,犹如海浪起伏,饰于大器上,气势非常宏伟。其波曲的空间常被填以回环纹,故也称环带纹,盛行于西周。

 


鸱鸮纹

在古代,鸮是人们喜爱和崇拜的神鸟。在我国,从仰韶文化至汉代的四五千年间,鸱鸮始终作为一种非常神圣的动物。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予观者以扶摇直上八万里的艺术感染力,被赋予战神之美誉。

 

二、【青铜入画创画坛新风】

 

这些青铜器以及祥纹的演变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人审美的变迁,至后来的文人也开始在自己的画作当中穿插进青铜器。

古代青铜器物入画,让人耳目一新,开启了画坛新风,成为画苑中的一大特色。

 


 


 


吴大澂藏彝器全形拓六条屏(局部)上海图书馆藏

 


 


 


 

三、【钟鼎彝器映菊香之叶泉菊花寓意】

 

叶泉画菊,无论是众芳争艳的鸿篇巨制,还是孤芳独立的盈尺小品皆奇趣熠耀,于风雅独立处见得画家风骨峥嵘,于当代画坛无出其右,堪称是中国画菊的第一人!叶泉先生从色彩、笔触、布局以及表现上都做了深切的研习与创新,被赞誉为“菊花百科全书”。

 

他将青铜融入画中,作盛菊器皿,将东方的传统礼器与西洋的色彩以及结构主义相交融汇合,有泼墨、泼彩的天簌自成,有写意与严谨的写真造型相得益彰。

 


叶泉 |《黄花白发相牵挽》| 60×95cm | 5平尺 | 2014

 

叶泉先生的“黄花白发相牵挽”,画面以二朵淡红菊花根植在商周时代的青铜簋内为题材,墨绿的叶片陪衬着的梅花,伴着沁人心脾的幽香。青铜簋的花纹是双凤鸟纹,与双菊配置,清雅淡泊,画面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画面左上的行草书题记是画家以宋代文人黄庭坚的咏菊诗词:“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金菊和青铜簋寓意出花的长寿之意,身健在,且加餐。菊花的根是古老的青铜器,菊花若双飞的凤鸟翩翩起舞,有老当益壮的画意。

 


叶泉 |《莫与桃花一般看》| 60×95cm | 5平尺 | 2014

 

叶泉先生的“莫与桃花一般看”,画面以三朵大红菊和绿叶栽植于几何花纹组成的商周青铜罍内,盛开的菊花,枝繁叶茂,墨绿的叶片搭配的花卉傲然挺立,体现出菊花不与百花相争,独自怒放于秋风的个性。

 

画面右上是行草书题记,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枯菊》:“纷纷轻薄随流水,莫与桃花一样看。意为面对枯菊花瓣的零落,诗人却觉花虽零落,气节犹在。画家菊花与青铜器相配,寓意出艳丽的秋菊既有菊花的色彩,又有与古老青铜器争锋的个性。画面赞美菊花与上千年历史文化的搭配结合,寓意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子孙万代幸福安康。

 


叶泉 |《飒飒金风秋色妍》| 60×95cm | 5平尺 | 2014

 

叶泉先生的“飒飒金风秋色妍”,画面以三朵粉红色菊花和商周青铜鼎为构图,盛开的菊花,枝繁叶茂,墨绿的叶片搭配的花卉傲然挺立。青铜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礼器,菊花与礼器的结合,体现了中国礼乐文化的传统。

 

画面右上的行草书题记,是明代文人王谷祥咏菊诗句:“飒飒金风度,嫣嫣秋色妍,白衣还自至,青女更相怜。”菊花与青铜器相配,衬托出菊花的艳丽色彩,意若美女比喻为盛开的菊花,有高傲的个性和气节。画面寓意出菊花与古老青铜鼎争锋的个性,赞美菊花鼎立在天,秉承于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有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气概。

 


叶泉 |《自知洁白独万芳》| 60×95cm | 5平尺 | 2014

 

叶泉先生的“洁白独万芳”,画面以五朵粉红菊与青铜觚结合的构图,四朵菊花植于青铜觚内,一朵于外,墨绿的叶片陪衬着硕大的花朵。菊花与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使画面显得分外雅致。

 

菊花和青铜器的结合显示出文人金石笔墨情调。菊花独自怒放于秋风落叶之后,不畏霜寒,青铜觚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酒器,与绽放的菊花搭配显示出它的高贵。

 

中国文人画以诗、书、画、印四大部分构成,画面右上的行草书题记,是北宋诗人邵雍的《咏菊》:“自知能洁白。谁念独芬芳。”寓意君当如菊,笃行高洁的品格。诗句与画面的菊花与铜器相配,寓意出秋菊的艳丽和芳香,显示出画家清雅淡泊,期盼中国的礼乐文化历代相传。

 


叶泉 |《冷淡花枝寂寞开》| 60×95cm | 5平尺 | 2014

 

叶泉先生的“冷淡花枝寂寞开”,画面以五朵金菊与青铜酒器结合的构图,四朵菊花依附于青铜觯口沿后侧,一朵放置在器物的前面,硕大的花朵有墨绿的叶片作为陪衬,使画面更加饱满。

 

青铜觯是古代的酒器,菊花与酒器仿佛散发出诱人的酒香,菊花和青铜器的结合也是文人金石笔墨一种情调。青铜觯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酒器,与绽放的菊花搭配显示出它的高贵。

 

画面左上的行草书题记,是北宋文官韩丕的《咏菊》:“冷淡花枝寂寞阑,只缘开晚少人看,若教总似陶潜眼,肯向芳春艳牡丹。陶潜是东晋文人陶渊明,他一生爱菊,寓君当如菊,笃行高洁的品格。

 

诗句与画面的菊花与铜器相配,寓意出秋菊的艳丽和芳香,显示出画家清雅淡泊,期盼中国的礼乐文化历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