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精诚所至拍卖

广东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至今以来,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公司承蒙广大藏家和买家的厚爱,砥砺前行,披沙拣金,获得了令业界瞩目… 详细>>

联系方式

保密保密

扫一扫 关注机构

拍卖纪录
留言板

您所在位置:广东精诚所至拍卖 > 新闻资讯 > 资讯内容

精诚所至 | 徐悲鸿《劲节图》

 

发布时间:2018-10-30      新闻来源:张雄艺术网

 


 

01

精诚所至 | 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1113930—1800

预展时间:1114930—1800

拍卖时间:11151030开始

离拍卖倒计时:14

拍卖地点:广州荔湾区黄沙大道15-17号珠光御景壹号南岸至尚美术馆

 

02

高山仰止--容庚学术回顾展

第一期:921——1007

第二期:108——1031

离结束还有倒计时:2

时间:1000—1800

展览地点:广州越秀区北京路府学西街A06-07公司展厅

 


徐悲鸿像

 

193810月,徐悲鸿抛开与孙多慈没有结果的感情纠葛以及和蒋碧薇吵不到头的婚姻,而接受泰戈尔邀请,离开重庆,于1939年底抵达印度,1941年回国。在印度的二年多,徐悲鸿调整心情,创作了一批重要作品。

此幅徐悲鸿所作《劲节图》,题识为“廿九年秋,悲鸿客印度”,当是1940年秋,徐悲鸿在印度时所作。

 


LOT235 | 徐悲鸿 |《墨竹》| 立轴 | 设色纸本 | 118.5x47cm | 5平尺

 

钤印:悲鸿(朱文)、悲(朱文)

款识:廿九年秋,悲鸿客印度。

题签鉴藏印:杜威(白文)

备注:(1)杜祥麟先生旧藏。杜祥麟(1909—1995),安徽合肥人。年轻时期曾在国民党党部工作,曾任徽州县党委员,合肥党部书记,后曾任职贵阳中国摄影社。

2)作品直接杜祥麟家属。

3)藏家题签钤印。

估价:600000——800000

 

此图作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这年徐悲鸿45岁,继续在印度游学创作,这年他创作了一批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其中《愚公移山》、巨幅奔马代表作《群马》便在这一年完成。这一年徐悲鸿也画了一些竹子的题材,祝愿抗战捷报频传。

 


LOT235 | 徐悲鸿 |《墨竹》(局部图)

 

此幅纯以水墨绘墨竹数株,枝干挺拔耸立,粗杆与细枝相交错。画面黑白、虚实,竹叶浓淡、疏密、干湿,枝节轻重俯仰,无不体现出一种节奏感。藏锋的竹叶,柔软而有力的细枝,笔笔皆是书法韵味。整幅纯用黑白水墨,一气呵成,笔墨洒脱,笔力雄健,传统功力深厚,体现徐悲鸿天纵之才和娴熟练达的绘画技巧。

 


LOT235 | 徐悲鸿 |《墨竹》(局部图)

 

另外,也看出徐悲鸿对明代夏仲昭、王绂的画竹似有参究,略得其中三昧。

徐悲鸿此竹挺秀中显出敦厚,疏朗潇散中透发出一股君子风气。

1940年是中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日寇已占领中国东南大部分富庶地区。中国军队组织第一次长沙会战,发动枣宜会战,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竹干提拔顶天立地,应是暗喻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粗大的枝干暗含节与捷同音,寓意抗战的捷报。

 


LOT235 | 徐悲鸿 |《墨竹》(局部图)

 

比对钤印和落款,白文“悲”、落款“悲鸿”与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的印文“悲”和落款“悲鸿”一致。见下图。

朱文印“悲鸿”,与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587悲鸿印一致。(见下图)

 


 


 


 

而落款字体自然流畅,颇有北魏造像的风格,亦是先生书体的一大特点。

本幅为原国民党合肥党部书记杜祥麟先生旧藏。与吴敬恒单联及民国茶壶为同一标的。

 


LOT235—2 | 民国 | 南昌丽泽轩制 |《瓷壶》| 16x10x7cm

 

备注:(1)杜祥麟旧藏。

2)作品直接得自杜祥麟家属。

说明:(1)劲成上款。

 


LOT235—3 | 吴敬恒 |《书法单条》| 立轴 | 水墨红笺 | 123x32cm

 

吴敬恒书法题跋钤印:杜祥麟(朱文)

吴敬恒题跋款识:此联系吴敬恒先生于一九四三年在重庆所书赠。十年动乱,余懼罹祸遽将下联焚去。上联得以幸存。今天下重光,阳霾尽去,惜璧已不全矣。爰书数语,志文物之历程云尔。丁卯祥麟识。

释文:日庸深树囗。

 

杜祥麟(1909—1995),安徽合肥人。年轻时期曾在国民党党部工作,曾任徽州县党委员,合肥党部书记,曾任职贵阳中国摄影社。酷爱中国书画,大批藏画于抗战颠沛流离中散失,只遗留少数作品给后代,文革时期,因惧怕政治风险,被迫把部分作品烧毁,1943年吴敬恒写赠对联则是其一。

作品直接得自杜祥麟家属。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市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